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2020-03-24
继电保护测试仪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地区分被保护部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发生故障,保护区域是否发生故障,区域外部是否发生故障的功能。为了实现该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故障前后的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性来构造保护装置。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电流增加。
发生短路时,电气设备以及故障点和电源之间的传输线上的电流将从负载电流增加到大大超过负载电流的水平。
(2)电压下降。
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每个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都会减小,并且越靠近短路点,则温度越低电压。
(3)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角变化。
正常运行期间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角是负载的功率因数角,通常约为20°。当发生三相短路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通常为60°〜85°,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为180°+(60° 〜85°)保护相反方向的三相短路。
(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
测得的阻抗是在测量点(保护性安装)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在正常操作中,测得的阻抗为负载阻抗;当金属短路时,测得的阻抗变为线阻抗。故障后,测得的阻抗显着降低,阻抗角增大。
当发生非对称短路时,两相和单相接地短路时会出现相序分量,例如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和单相接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组件在正常运行期间不存在。
通过利用短路故障期间的电量变化,可以形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测试仪装置。
除了在上述反应中保护工频的电量外,在反应中还保护非工频的电量。
上一页:
2020
/
03-24
所属分类:
行业新闻
相关资讯—